幼儿教育工作中的激励教育
- 时间:
- 2018-12-19 17:25:22
- 作者:
- 章老师
- 阅读:
- 来源:
- 河北教师教育网




幼儿最初是根据别人对自己的表情、评价和态度来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幼儿的自我认识对幼儿的自信心、自尊心以及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可见,幼儿具有依赖他人评价的显著特点,成人作为幼儿发展的“重要他人”,对幼儿的自我认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幼儿教师可以说是幼儿的启蒙老师,他们对幼儿的态度会影响到幼儿的健康成长。正面积极的赏识教育、鼓励教育会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幼儿教师在面对幼儿的问题行为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1.理解和尊重幼儿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必须要清楚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自己的工作性质,幼儿出现各种问题是正常的发展规律,而教育幼儿正是自己的职责所在,不能有任何的怨言。
2.耐心沟通
解决问题最有效方法就是与幼儿进行沟通交流,对幼儿进行启发、教育,在与幼儿沟通时,幼儿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面带微笑
微笑会给人以平和、愉悦的感觉,会展现出自己对他人的态度。所以,幼儿教师在面对年纪较小的幼儿时,应时刻保持微笑,不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怒火,消除他们的紧张感,使他们轻松、愉悦地与自己交流。
(2)语调柔和
幼儿教师在与幼儿进行沟通时,一定要保持情绪上的平和,即使是面对犯错误的幼儿也要体现出耐心,注意自己的语音语调。
(3)语速适中
语速的快慢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沟通的效果,尤其是语速过快不仅会影响幼儿对沟通内容的理解,还会暴露出自己的急躁和不耐烦等。
3.如实奖励
每个人身上不可能都是缺点,一定会有优点,幼儿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看到幼儿的优点,对幼儿多给予奖励。即使是犯错误的学生也会有优点,比如有的幼儿把幼儿园的玩具带回家给弟弟妹妹玩,虽然这种行为不对,但是其对弟弟妹妹的牵挂还是值得肯定的。需要注意的是,在表扬和鼓励时,幼儿教师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虚假,否则会造成幼儿认知上的偏差。
综上所述,在结构化面试中,考生在遇到解决幼儿问题行为的题目时,可以参考以上内容,从中摘取一些适用的办法作为答案的一部分,再根据具体的题目提出其他可行的办法。
免费领取教资笔试/面试/普通话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