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河北教师资格证笔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题
- 时间:
- 2022-03-18 11:22:04
- 作者:
- 徐老师
- 阅读:
- 来源:
- 河北教师教育网




河北教师教育网为各位考生带来2022河北教师资格证笔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题,供大家学习参考,一起来看看吧。以下是内容详情:
一、单项选择题
1.被人们称为“教育思想泰斗”,专门从事教育工作,著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教育家是( )。
A.马卡连柯 B.赞科夫 C.苏霍姆林斯基 D.凯洛夫
1.【答案】C。解析: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写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夫雷什中学》等著作。他的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
2.有人把教育隐喻为“塑徒”,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种观点在人的发展影响因素问题上倾向于( )。
A.遗传决定论 B.成熟论
C.外铄论 D.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
2.【答案】C。解析:本题中把教育隐喻为“塑徒”,强调教师的作用,也就是认为教育是塑造,人的发展依靠的是学校的教育,依靠的是教师,这是外铄论的观点。
3.教育可以促进社会整合、促进社会流动和促进社会变迁,这体现了教育具有( )。
A.负向功能 B.隐性功能 C.个体功能 D.正向功能
3.【答案】D。解析:教育的正向功能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教育可以促进社会整合、促进社会流动和促进社会变迁,这体现了教育积极的功能。
4.罗素说:“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这句话给我们的教学启示是教育必须要( )。
A.抓关键期 B.量力而行 C.因材施教 D.循序渐进
4.【答案】C。解析:“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与人之间是参差多态的,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中的个别差异性,给我们的教学启示是教育必须要因材施教。
5.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是( )。
A.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 B.学堂的出现
C.大学的出现 D.义务教育的普及
5.【答案】A。解析:学制(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
6.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 )。
A.讲授法 B.发现法 C.掌握学习法 D.讨论法
6.【答案】B。解析:发现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所提出的课题和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最后得出原理的方法,它是由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所倡导的。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掌握学习理论由布鲁姆提出,他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以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即学习机会),那么几乎所有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目标。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
7.新课改以来,我国中小学积极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 )。
①学科课程 ②活动课程 ③分科课程 ④综合课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答案】D。解析:从本质上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活动课程范畴,它们之间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所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又属于综合课程。
8.某高中依据新生中考成绩优秀的学生编入重点班,其余新生编入普通班,此时中考是( )评价。
A.诊断性 B.形成性 C.总结性 D.预测性
8.【答案】A。解析:按照评价功能的不同,可将教学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对评价对象的学习准备程度做出鉴定,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使教学计划顺利、有效实施而进行的测定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在某项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不断进行的评价,它能用来及时了解某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因而可据此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活动。总结性评价又称“事后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为了解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按照中考成绩来编制班级是为了因材施教,属于诊断性评价。
9.我国的心理学家将个体的发展划分为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在每个过程中都会形成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这种做法符合了人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9.【答案】B。解析:阶段性具体表现为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10.赵老师的思想品德课的主题为“孝”,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给父母或其他长辈洗一次脚。赵老师的做法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A.知行统一原则
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10.【答案】A。解析:知行统一原则指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11.平平望着天上的云彩发呆,一会儿觉得云彩像一条条小河,一会儿觉得云彩像一座座高山。平平的这种想象属于( )。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幻想 D.无意想象
11.【答案】D。解析: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地产生的想象。它是人们的意识减弱时,在某种刺激的作用下,不由自主地想象某种事物的过程。
12.苗苗看到自己最要好的朋友被隔壁班级的东东欺负,于是将东东暴打一顿。此时苗苗的情绪状态是( )。
A.愤恨 B.心境 C.应激 D.激情
12.【答案】D。解析:激情是指个体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激情对人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一方面,激情可以激发内在的心理能量,成为行为的巨大动力,提高工作效率并有所创造;但另一方面,激情也有很大的破坏性和危害性。激情中的人有时任性而为,不计后果,对人对己都造成损失。一些青少年犯罪,就是在激情的控制下,一时冲动,酿成大错。
13.小吴、小李、小赵是三个要好的朋友,三个人在学习上都很认真刻苦,但是三个人对于“为什么要好好学习”的想法却不太一样。小吴认为自己认真学习是为了得到家人与老师的认可与表扬,小李认为自己好好学习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知识,小赵认为自己好好学习获得好的成绩而在班级中更有地位。那么,小吴、小李、小赵的学习动机分别是( )。
A.附属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认知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认知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13.【答案】C。解析:认知内驱力,即一种学生渴望了解和理解,要求掌握知识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倾向;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体要求凭自己胜任工作的才能和工作成就而赢得相应地位的愿望;附属内驱力,是学生为了保持家长和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努力学习的一种需要。
14.张老师发现,小雨同学在平时课堂上,总是喜欢第一个举手发言,但是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并不高,那么小雨同学的认知风格属于( )。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14.【答案】C。解析:卡根依据个体解决问题时的速度与精确度的偏好,将认知风格分为沉思型和冲动型。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反应非常快,但往往不够准确,这种反应方式称为冲动型;而有的学生反应虽然很慢,却很仔细、准确,这种反应方式称为沉思型。
15.小蕊每次看到长长细细的物体,就会觉得它们特别像蛇,都会产生一种莫名的害怕,全身发凉,手心出汗,不敢靠近。小蕊的症状属于( )。
A.强迫症 B.恐惧症 C.抑郁症 D.焦虑症
15.【答案】B。解析:恐惧症是指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恐惧。小蕊属于恐惧症中的单纯恐惧症。
16.孙老师在自己的班里设置了这样一种制度,每天哪位同学能够帮助其他同学的话就可以领取一张卡片,卡片积攒到一定数量后可以找老师兑换自己喜欢的东西。孙老师运用的方法是( )。
A.强化法 B.代币奖励法 C.消退法 D.系统脱敏法
16.【答案】B。解析:卡片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属于代币的一种,所以这种方法属于代币奖励法。
17.按照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划分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的主要依据是( )。
A.新旧知识间是否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
B.学生是否主动学习,反复练习
C.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教师呈现还是由学生发现
D.学习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还是获得知识
17.【答案】A。解析:奥苏贝尔提出,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这一论断既给有意义学习下了明确的定义,也指出了划分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的两条标准。
18.学生为了能更好的理解学习内容,在听课时采用记笔记策略属于( )。
A.资源管理策略 B.组织策略 C.复述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18.【答案】D。解析: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习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记笔记属于精细加工策略。
19.下列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往往丧失了工作热情,情绪波动大,容易迁怒于学生和同事
B.一般在临床上没有不良表现,如疲劳、厌食、睡眠障碍等
C.不愿与学生接触交流
D.工作变得机械化且效率低下,缺乏适应性
19.【答案】B。解析:教师职业倦怠会表现出一系列生理耗竭的状态,如精力缺乏,容易疲劳,身体虚弱,对疾病抵抗力减弱,经常感冒或有各种生理上的小毛病,甚至出现偏头痛、紧张性头痛、胃肠不适、失眠等身心疾病。因此,B项说法错误。
20.课堂纪律管理的最终目的是( )。
A.自我促成的纪律 B.教师促成的纪律
C.任务促成的纪律 D.集体促成的纪律
20.【答案】A。解析:自我促成的纪律就是自律,是在个体自觉努力下外部纪律内化而成的个体内部约束力。自我促成的纪律是课堂管理的最终目的。
21.小莉以前学习成绩较为靠后,初二的第一个学期她感到班主任刘老师总是向她投来信任、赞赏的目光,她便开始发奋图强,努力学习。刘老师的做法体现了( )。
A.皮格马利翁效应 B.光环效应 C.晕轮效应 D.正强化
21.【答案】A。解析: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罗森塔尔效应或教师期望效应,是指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
以上就是关于2022河北教师资格证笔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题的全部内容,考生如果想获得更多关于河北教师资格证相关资讯,如河北教师资格证笔试试题、考试时间、报考条件、面试时间以及相关知识,敬请关注我们河北教师资格网。